坛南湾的海
作者:陈坚
当泥土渐渐被新芽“咬”得发痒的时候,我站在海边,站在自己家乡的海边,望着这初春的大海。
从东澳去往芬尾村的路上,就会经过坛南湾。我记得真正认识坛南湾是在2004年的春天。当我第一次骑着自行车经过这里的时候,一下子就被眼前的一切迷住了:一条水泥路在两旁郁郁葱葱的木麻黄林的掩映下,笔直地伸向前方,树林两侧是一块又一块的农田,东侧农田外就是一大片海。
那时候的坛南湾就像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子,安静得让人难忘。几乎无人问津的沙滩上,只有沙鹬跟着海浪上下跑动。站在礁石上对着大海吆喝一声,都能和云霄上的海鸥相互呼应。
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推进,坛南湾经过多次改造和提升,增加了许多配套设施。站在将军山上,从南到北,依次可以看到远垱澳、田美澳、崎沙澳等澳口。
春日乍暖还寒,这片海已渐渐清澈,阳光慵懒地洒在海面上,这是季节里难得的温暖。
早晨,看到朋友在晒海钓的成果,于是我驱车到码头上了小船。在船上,朋友如数家珍地跟我聊着从小生活的这片海域,聊着海面上养殖的那些鲍鱼和海带,聊着潮水的动向和海钓的养殖诀窍。海浪也仿佛很温柔,轻轻地托着船儿。由于好久没有鱼上钩,为了避免晕船,我把注意力放在远处的大海。远处的将军山怪石嶙峋,一条薄薄的雾带缠绕在山脚下,隐隐约约能看到大福湾里渔船的桅杆,那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。
如今,坛南湾海域的鲍鱼养殖户越来越多,码头上一片繁忙。十几个渔民正不断地把鲍鱼从笼里取出,分类装车。朋友说,今年的鲍鱼价格一直上不去,辛苦了一年,收成有限。是呀,靠海吃饭,从来都是老天爷赏饭。
我还是有点晕船,只好弃船上岸。朋友说,为了不空手而归,要坚持到天黑才回家。其实我知道,渔民早已经习惯了赶海却不确定渔获多少的生活。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?每天都在过着平凡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日子。
就着春阳,我独自坐在礁石上休息。阳光明亮,海面温暖而不燥热,一阵海风吹过,还带着难以言表的凉意。海浪不紧不慢地拍着礁石,海平面缓缓地靠近那含蓄无言的海岸。我觉得能生活在海岛上是一件幸福的事。因为岛的四周都是大海,既封闭又开放。我们四季接受着大海的祝福,它含蓄又热情,辽阔又富有内涵,让人思维得以驰骋。
没有多余的文字可以形容这片大海,在这一片蔚蓝里,有午后的海边、阳光、沙滩。一阵海风吹过,不免有一丝淡淡的忧伤:是感叹年华易逝吗?还是伤怀旧时的风情不再?亦或是因为一个人在日光海岸独行的孤独?有时候,在海边不思考,只是静静地看一会大海,就是一件美好的事。
安静地看着大海,离开的时候,也不是什么都带不走。趁温热的时光还在,我捡了两根海带回去煮海鲜粥。
作者简介
陈坚,平潭人,笔名陈小驴。当过教师,爱好写作与阅读,还热爱大自然,热衷于户外运动。为了宣传家乡平潭,也想结交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驴友,他创办了平潭海山户外协会,以实际行动助力平潭旅游事业发展。偶而写文,擅长用笔描述走过的山水。